全国多地停发网约车运输证!市场将饱和,10万元级别的电动车会滞销吗?
全国多地停发网约车运输证!市场将饱和,10万元级别的电动车会滞销吗?
日前,全国多地交通运输部门发出了网约车从业风险预警,并有城市已暂停新办理网约车运输证的业务。这说明,国内的网约车市场已接近饱和。
网约车虽然从本质上来说是属于服务行业,但假设从整个服务产业链上下游来看,网约车市场不仅提供了可观的就业岗位,还同时撬动了中低端新能源车市场。
那么,多地网约车市场为何会快速饱和?在宏观调控后是否会影响部分新能源车的销售与售后服务?
(相关资料图)
01
平台订单量下滑,合规面临挑战!
据网约车监管信息交互系统统计,截至2023年4月30日,全国各地共发放网约车驾驶员证540.6万本、车辆运输证230.0万本,环比分别增长3.4%、2.2%。但4月份共收到订单信息7.06亿单,环比下降1.4%。
如果只是看全国数据,我们或许还不能发现问题的严重性,但只要具体拆分到一些重点城市的数据,就不难发现问题。
比如,2023年一季度东莞市网约车单车日均订单小于10单的网约车达31511辆,占统计范围车辆的76.9%;今年前4个月,珠海市网约车日均接单量处于10宗以内的约占53%。
也正是基于这一情况,珠海、济南、遂宁等城市先后发布网约车行业风险预警,长沙、三亚两个地区则直接暂停了网约车运营新增服务。
有数据显示,网约车目前在东莞和南京的接单量在下降,一定程度上是受市场波动影响,但也存在一二线等城市网约车运力接近饱和,运价缺乏需求支撑,单日收入下降,司机工作强度增加,运营风险上升。
网约车市场“僧多粥少”将不利于网约车从业者的生存,虽然每个人都有机会获得订单,但是获得订单的数量肯定会变少,网约车司机可能要用比之前更长的工作时间来获得同样的报酬,甚至是更少的报酬。
那么,市场为何会如此快速接近饱和呢?实际上就是新增运力快速提升带来的影响。今年发放网约车驾驶员证环比增速由1月的增至4月的3.4%,新增车辆运输证环比增速由2月的1.2%增至4月的2.0%。尤其是一二线城市运力过剩,如成都市合规网约车是出租车的约9.4倍,市场饱和。
02
新能源车销售与售后将受影响?
市场接近饱和,宏观干预势在必行,更值得注意的一点在于,网约车市场的高速发展,不仅为社会提供了大量的就业岗位,还撬动了新能源车销售和维保市场。根据某头部咨询公司提供的数据显示,网约车司机中选择定价在10-15万元区间新能源车的占比达到了80%以上。
在一些城市中,管理部门甚至直接规定所有网约车必须采用新能源车,比如今年四月底的时候,山东省烟台市交通运输局规定从今年6月1日起,从事网约车车辆应为新能源车。这样的例子,比比皆是。
显然,网约车市场的背后隐藏了一个更大的产业链。根据最近发布的《2023数字出行助力零碳交通》研究报告显示,网约出租车和巡游出租车在内的共享出行领域,是推动汽车电动化的主战场之一。
而现在的网约车平台,大多也和车企直接挂钩,比如吉利集团自己打造的曹操出行,再比如由一汽集团、东风汽车集团、长安汽车联合推出的T3出行等等。在供应链深度绑定之后,车企实现了直接向平台销售车辆的目的。
另外一方面,得益于这样的高速发展,网约车售后维保市场也在不断扩大,提供此类服务的不仅是主机厂直接掌控渠道的4S门店,还有一些是得到其授权的第三方社会修理厂。
在上海地区承接EVCARD网约车售后服务的轶威就曾公开表示,这个项目的毛利其实不高但胜在量大,每月进店900台的台次能创造100万左右的营收。
市场在饱和,需要更多合理的监管和调整,网约车作为一种新兴的出行方式,在经过了几年的粗放型增长之后,也将进入一个市场淘汰期,而或许会受到的影响的,并不只是这个行业本身......
标签: